安徽舒城:小村庄10年走出近百位大学生
2025-01-19 03:16:34

  8月25日,安徽陆必云告别家人,舒城踏上前往山东一所高校的小村学生求学之路。

  陆必云是庄年走出安徽舒城县万佛湖镇闸口村一名贫困大学生,今年村里和她同时考上大学的近百,还有12人。安徽这个不足五平方公里的舒城小村庄,共有农户508户,小村学生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33户。庄年走出

  然而,近百就是安徽这么一个曾经产业资源落后,教育资源匮乏的舒城小村庄,从2010年至今,小村学生10年的庄年走出时间,却接连走出了93位大学生。近百

  为什么?

  一所小学:把建村部的钱拿来盖学校

  走进闸口村星星小学,映入眼帘的是一幢幢坚固明亮的教学楼、一排排整齐干净的学生宿舍和宽敞美丽的操场。

  “以前村里的学校租用的民舍,房屋破旧,课桌损毁严重,缺乏教学仪器,没有像样的操场。现在和城里的学校没什么两样,我们的孩子也能上这么干净漂亮的学校!”闸口村村民张家增说道。

  “学校都没盖,还建什么村部?”回忆起当初拍板开建学校,闸口村党支部书记潘定玉向人民网安徽频道记者回忆说,“没有一个干净、舒适的环境,孩子们又怎么能够安心地读书呢!于是村两委决定,建村部的事情缓一缓,把钱全部拿来盖学校。”

  征地、开工、竣工……2017年,投入200多万元的星星小学拔地而起,成为附近最气派的学校。“取名叫星星小学,也是希望读书的孩子们将来都有广阔的前途。”潘定玉说。

  现如今,星星小学有32名老师和507名学生。

  一种精神:重视教育是小村传统

  周润杰今年高考以626分的成绩被华南理工大学录取,三年前他踏入县城的舒城中学起,妈妈李桂群就开启陪读生活。

  “我就是做好后勤保障工作。”李桂群告诉人民网安徽频道记者说,为了减少孩子来回奔波,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上,她就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房子,“每天睡得比儿子迟,起得比儿子早。”当看到儿子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时,“都值得了”。

  “重视教育,家长陪读是我们村里的传统,大家伙比的是读书,比的是成绩。”闸口村党支部书记潘定玉介绍说,孩子只要考上高中,基本上家长都会去县城陪读,“要么是父母,要么是家中老人,陆必云就是她奶奶陪读了三年。”

  “我的偶像是村里的潘祖江。”周润杰说,“他2013年考上了南开大学的本科,毕业后还考上了清华大学的研究生,而且每次放假回家,他都给村里的高中生辅导。”

  让放假在家的大学生辅导作业,也是闸口村的“法宝”。潘定玉说,村中这些庄稼汉自己文化程度不高,又不能像城里的孩子那样请家教,于是他把村里大学生组织起来办了个辅导班。“中国海洋大学的徐祖云、中国地质大学的方青、清华大学的潘祖江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廖自超……这些可都是我们村的高材生,将他们组织起来,利用暑假时间给正在上高中的孩子补课,传授学习过程中的成功经验,可以让后来的孩子少走不少弯路呢!”

  传帮带的效果很明显,一个接一个的孩子考上大学就是最好的证明。如今,接力棒传到了周润杰的手中。这个假期,他也每周给村里的一名高中生辅导两次功课。

  一份责任:不让一个贫困生失学

  徐祖云的父亲徐家柱患有长期慢性病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,全家就靠母亲种地维持生计。2017年他被中国海洋大学录取,由于担心交不起学费,当时一个人偷偷地离开了家。

  在知道情况后,村里及时告知他贫困大学生资助、助学金贷款等各项政策,并积极为他办理。同时,还为他送去3000元助学金。现在,当问及情况时,徐家柱说,“孩子在学校既减免了各项费用,又发放了助学金,不再有心理负担,终于可以安心学习了。”

  人民网安徽频道记者获悉,自贫困户建档立卡以来,闸口村贫困户家中考上大学的学生共有42名,没有一个人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。

  万佛湖镇党委副书记周道定告诉人民网安徽频道记者,根据教育扶贫政策,从学前教育到义务教育、中高职、大学,该镇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补助,如“对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普通高中学生补助国家助学金,平均每生每年3000元,按学期打卡发放;对当年考入高校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考生予以入学资助,省内高校每人一次性补助500元,省外高校每人一次性补助1000元”等等。

  据介绍,去年万佛湖镇共发放补贴资金2970人次,283.27万元,为全镇1383名学生提供优质营养餐,实现农村义务教育营养餐改善计划“全覆盖”。

  舒城县教育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,该县以教育扶贫为抓手,做好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精准资助工作,落实各项教育资助政策,仅2018年就发放资助36037人次,发放金额3032.35万元;今年春学期资助项目任务已完成,发放金额1174.4万元,资助学生15805人,实现了所有学段全覆盖、公办民办学校全覆盖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。

(作者:服务)